“医健互联”远程AI医防融合系统研发及其应用
为响应国家“健康中国2030”战略及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政策号召,桂林医科大学联合深圳宜健智慧科技有限公司,历时7年攻关研发“医健互联”远程AI医防融合系统。该系统以“强基层、惠民生”为目标,深度融合人工智能、远程诊疗与公共卫生服务,构建覆盖“预防-诊疗-康复”全周期的智慧医疗体系,致力于解决基层医疗资源匮乏、服务能力不足等痛点,助力分级诊疗制度落地。
“医健互联”远程AI医防融合系统研发及其应用
为响应国家“健康中国2030”战略及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政策号召,桂林医科大学联合深圳宜健智慧科技有限公司,历时7年攻关研发“医健互联”远程AI医防融合系统。该系统以“强基层、惠民生”为目标,深度融合人工智能、远程诊疗与公共卫生服务,构建覆盖“预防-诊疗-康复”全周期的智慧医疗体系,致力于解决基层医疗资源匮乏、服务能力不足等痛点,助力分级诊疗制度落地。
双终端联动:
患者端:集成AI预诊、远程问诊、健康档案管理、用药提醒等功能,支持语音交互与多模态数据采集(如心电、影像、体征监测)。
医生端:配备AI辅助诊断、远程会诊、电子病历共享、智能处方审核模块,支持多学科协作(MDT)与一键转诊。
五大后台协同:
云平台:AI算法引擎支持疾病风险预测、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生成。
渠道后台:对接医保、卫健部门及第三方服务机构,实现数据互通与政策联动。
智慧药房后台:自动化药品分拣、物流追踪与处方审核,保障用药安全。
单位后台:医疗机构资源调度与绩效考核管理。
第三方接口后台:开放API接口,兼容HIS、PACS等外部系统,无需打通本地HIS即可实现数据无缝对接。
AI医防融合引擎:基于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,实现疾病早筛准确率≥95%(三甲医院对标验证)。
低带宽适应性传输:突破常规网络限制,在WIFI热点环境下完成高清影像、心电数据实时传输(延迟≤0.3秒)。
异构数据融合技术:首创非侵入式HIS对接方案,兼容100余种医疗设备数据格式,减少基层医院系统改造成本。
覆盖规模:建成“123模式”远程医共体网络,219个健康站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,服务人口超40万。
服务效能:
县域就诊率从30%提升至79%,实现“看病不出村、小病不出乡、大病不出县、重症有绿通”。
累计完成远程诊疗1.3万余例、电子病历共享8万余份,基层慢病管理率提升60%。
健康效益: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病控制达标率提高45%,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下降18%。
技术突破:全球首个实现常规网络(WIFI热点)下远程医疗“走村入户”,无需专网支持。
数据互联:国内首次无需打通HIS系统即可完成电子病历、影像、心电数据无缝对接,破解基层信息化孤岛难题。
功能整合:全球首个“五合一”医共体系统,集成公卫服务、家庭医生签约、远程诊疗、心电监测、中医理疗功能,村医可一站式完成全流程服务。
政策支持:获国家卫健委医改司许树强司长高度评价,纳入“全国县域医共体建设典型案例”。
权威奖项:
全国第十一届医共体推进大会“价值案例奖”
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、八桂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一等奖
广西大学生“互联网+”创新创业大赛金奖
媒体聚焦:《人民日报》头版报道称“重塑基层医疗新生态”,广西卫视专题片《智慧医疗进乡村》深度追踪。
已启动重庆、四川、湖南、湖北、浙江、福建六省试点,签约基层医疗机构超1200家。
预期效益(2025-2027年):
经济效益:年创收超10亿元(含设备销售、服务订阅、数据增值)。
社会效益:解决就业2万余人(含技术运维、村医培训、健康管理师等岗位)。预计降低基层患者就医成本40%,减少跨区域转诊率50%。
模式可复制性:适用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及老龄化突出区域,助力乡村振兴与健康扶贫。
政策推动力:为医保支付改革(远程诊疗纳入报销)、医疗资源下沉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。
“医健互联”系统通过AI与远程技术的深度融合,开创了“防、治、管”一体化的基层医疗新模式,实现了“数据多跑路、患者少跑腿”的民生目标。其技术突破与运营经验为全球基层医疗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,兼具科技前沿性与社会普惠性,是“健康中国”战略落地的重要实践标杆。
项目单位:桂林医科大学、深圳宜健智慧科技有限公司
桂林医科大学科技处版权所有 电话:0773-5892229